2013年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网 阅读:1336 次 日期:2013-06-15 15:42:15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3年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信息工程学院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和信息安全等6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和集成电路工程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近2000人,硕士研究生近400 人,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研究生100 余人。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宗旨,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优良学风建设,管理严格,教学严谨。超过55%的学生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学金。

为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采用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学术活动、软件设计大赛、ACM编程大赛、“卓立杯”等系列活动。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大赛比赛等活动,每年有4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和北京市一、二、三等奖;2012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北京电子设计大赛,均获得北京市参赛高校第二名的好成绩。约25%毕业生保送或考取清华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

学院拥有一支合理、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共计115人,教授19名、副教授4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5%,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l 位、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位、北京市高层次人才3位、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1位、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1位、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个、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师德先进标兵1人、北京市拔尖人才2位、北京市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14 位。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和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开展了2+X,3+2等多种模式的合作项目,每年输送50余名学生到国外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2010年成为学校首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7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北京市品牌专业。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建立的实习基地于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数字媒体实验中心于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数字媒体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特色专业1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十大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精品教材6部、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5项,多项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近年以来,学院聚焦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数百项。在云计算、模糊控制、数据挖掘、绿色电源、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科研成果应用于“奥运会火炬照明系统” 等国家重点工程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被国际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的科研论文150余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硕士一级授权学科。在读本科学生500多人,各类研究生200多人。专业教师在人工智能、软件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计算机学科在云计算、软件服务、软件体系结构、物联网、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积极与国内相关行业合作,在数字版权保护,有色金属生产行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开发的生产决策模糊专家系统、生产数据多维分析系统、生产数据挖掘系统等软件已推广应用于国内十多家大型家电解铝厂,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互动新媒体核心技术研究团队,专注于图像识别、图像处理、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的增强现实技术先后应用于百度、三星、西门子、长安汽车、别克、奥迪、中联重科、南航、蒙牛、东方卫视等30多家高端客户的产品宣传和展示,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和赞誉。

实验室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下设六个研究性实验室,为硕士研究生和教师提供了较好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环境,是教师搞科研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基地。

计算机系设有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10个实验室,6个创作室/创意工厂,拥有1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校内实训基地,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使用面积为2507平方米,现有设备1475余件(套),总资产1482万元。

中心实验室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教学实验设备,包括硬件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以及毕业设计专用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创造了条件。

专业介绍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强调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和硬件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在程序设计能力方面,学生四年完成的代码量可达到3-4万行;具有较为系统的项目实训经验,并在嵌入式软件开发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多次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师资状况

本专业现有教师4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9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建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专业方向明确的教师队伍。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方向广泛,定位在培养中高级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人才,可以成为计算机硬件和系统工程师、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师、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由于在本科期间打下的坚实的专业基础,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有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C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技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参与计算机硬件设计、软件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

将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软硬件设计技术,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软件测试以及嵌入式系统等方面重点发展。

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考研、出国

本专业在入学之初便注重构建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确立奋斗目标,针对考研和计划出国深造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历届毕业生中有考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硕士。

本专业还提供了大量出国深造的机会:交换生、2+2双学位、3+2本硕连读等项目,历届毕业生已有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学校继续深造的学生。

电子信息工程(080603)

本专业以“重视实践,提倡创新,注重特色”为专业建设理念和“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团队建设为保障”为专业建设思路。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上狠抓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了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北京市品牌专业、北京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师2名、北京市师德标兵1名,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为国家级精品课,“电子电路实验”为北京市精品课,出版了3本北京市精品教材:“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现代电路实验综合教程”。

专业介绍

培养具备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是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较宽口径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特色研究领域

拥有3个特色研究领域:绿色电源与新能源、卫星导航与无线电遥测遥控、现代电路与系统设计。部分科研成果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照明系统、国防工业。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已完成数项部级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师资情况

本系共有教师34名,其中专职教授4名,副教授8名。承担信息学院及全校电类/非电类专业的电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实验室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国内一流的实验条件,共有10个实验室、1个校内电子实习基地、2个培训认证中心。

开设课程与精品课

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理论、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功率电子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基础课和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电信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北京市精品课程:电子电路实验。

学生竞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提升专业素质。2005年以来,共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1项,北京市级奖项161项。在全国和首都“挑战杯”课外学术界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2项,北京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数量名列第二、获奖数量名列第一!

近三年,指导学生完成了29项北京市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和石景山区科委学生科研立项,指导学生在自主科研科研和参与教师科研等活动中发表学术论文11篇。

考研、出国

近五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平均每年有25%以上考上各类院校、科研院所,每届毕业生均有考上清华、北大或中科。

就业

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95%以上就业于中关村、亦庄或石景山等科技园区内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单位)。就业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通信工程(080604)

本专业培养学生时以宽口径、贯通式与实践性为特点,能很好地满足产业综合创新人才需求与高等教育厚基础、宽适应的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近几年,毕业生在考研、英语四级、就业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系目前拥有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2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和2个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硕士点,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一个。

在学本科生接近500人,在学研究生超过40人。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外教育资源的结合,培养更高层的人才,签订了中英3+2硕博连读项目。我校优秀硕士生经过选拔可以到英国中兰开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通信工程系可以提供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

师资情况

通信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16名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69%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100%的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背景突出,有1名教授是多媒体与通信领域的北京市创新人才,1名教授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北京市高层次人才。

与此同时通信工程系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其中包括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军人物北京邮电大学的杨义先教授博导,图像处理领域的北京交通大学阮求奇教授博导,英国中兰开夏大学的著名教授Shark。

实验室情况

2个专业基础实验室:通信原理与通信电路。微波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信息安全等9个专业实验室。

开设课程与精品课

通信工程系的课程群教学团队采取团队带头人负责制,统筹规划团队的建设和运行,团队成员具有合理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

团队运行中采取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强调和谐的团队文化和完善的管理机制。

三级骨干课体系建设,通信专业以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整合和完善课程结构为工作主线,构建共同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通信原理课程群:建立以通信原理为核心的通信网络系统课程群,形成通信信号传输原理为基础综合交换、光传输、移动、微波的多体制网络通信系统培养体系。

通信应用课程群:建立以嵌入式技术为核心的通信应用课程群,形成技术与工具结合的应用培养体系。

学生竞赛

全面开展创新性大学生科技竞赛体系,鼓励学生从大二起就可进入各种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展各种教学和科研等创新实验项目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提高综合素质。

组织电子设计培训,院级电子设计竞赛—校级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等系列学科竞赛,涵盖本学科全过程。

通过构建良好的竞赛导向、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实践环境等措施,主观上灌输实践理念与激发实践热情,客观上提供全天候实践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建立本科生竞赛成果陈列室与展示网站,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考研、出国

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20%考上中科院、北京邮电大学、电信研究总院和大唐电信研究院等国内著名大学和著名通信企业的硕士研究生;10%出国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中兰开夏大学等著名学府深造。

就业

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北京相关通信行业就业,进入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知名企业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大部分毕业生成为单位的骨干。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71202)

微电子学专业在我国本科教育中最早设立集成电路测试方向。自专业成立以来非常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注重学习氛围的培养,学风良好。近两年学生考研率全校第一,考研率高达44%,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专业介绍

本专业设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两个专业方向。具有二级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注重实践教学,建有设备先进的微电子基础实验室、集成电路CAD实验室、基础电路测试实验室。侧重于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和系统集成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毕业生可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系统集成、应用、运营等工作。

师资情况

本专业教师72%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和研究水平。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属院校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实验室情况

拥有国内高校唯一一台Credence的Gemini500验证测试系统。拥有各种集成电路设计EDA软件和工具,能够对数字电路、混合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进行设计、测试。

开设课程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测试、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系统芯片设计等。

考研、出国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连续两年考研率在所有专业中名列第一,其中2011届考研率超过40%。本专业的出国率连续多年达到20%。

学生竞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两次北京市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竞赛中荣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70多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物理竞赛等国家级竞赛获奖10多人次。

就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连续多年一次就业率超过97%。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数字媒体技术(080623)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专业全程参与“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的申报,并作为基地的人才培训中心,自建立伊始就受到石景山园区领导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近三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多项。承担企业项目多项,服务于百度、三星、西门子和南方航空公司等知名企业,年均科研经费2000多万。

专业介绍

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强调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并具有艺术修养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知识的交叉,充分体现了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方向

设有互动娱乐和虚拟现实技术二个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外语基础知识,掌握虚拟现实、计算机动画、互动媒体、影视编辑、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数字媒体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设计、制造数字媒体产品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能够在虚拟现实、互动新媒体、影视动画、游戏设计、手机应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文化创意相关行业,从事各类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制作、开发、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

开设课程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字艺术基础、图像处理技术、三维软件基础、动画原理与技法、C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Flash动画设计、数字影像基础、3D 角色与场景设计、游戏引擎应用实践、网络游戏设计与开发、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虚拟现实、数字艺术作品赏析等。

师资情况

本专业具有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方向明确的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李晋宏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实验室介绍

拥有先进的互动新媒体设备:高性能多通道虚拟现实演播室、手持式三维模型扫描仪、便携式动作捕捉系统、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六自由度位置追踪器、高清摄像机、高清录像机、立体摄像机、高性能图形工作站、手势传感器、潘多拉等。

本专业设有虚拟现实实验室、互动娱乐实验室、影视编辑实验室、游戏开发实验室、3G应用实验室等10个特色实验室,7个工作室和创意工厂。鼓励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验室、工作室深入学习,获得实践与理论的同步提升。每个特色实验室都由专业老师带领,随时为同学们解答疑惑,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专业能力强、竞赛获奖多、就业考研都占优的同学。

学生竞赛

依托专业实验室,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比赛。近3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获国家级比赛三等奖4人次,北京市级以上竞赛一等奖13人次,二等奖33人次,三等奖25人次。

考研、出国

本专业在入学之初便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确立奋斗目标,针对考研和计划出国深造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历届毕业生中有考取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硕士。

本专业还提供了大量出国深造的机会:交换生、2+2双学位、3+2本硕连读等项目,历届毕业生已有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学校继续深造的学生。

就业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岗位的需要。历届学生中已有供职于搜狐畅游、盛大等知名游戏公司,以及华录集团、中航文化等知名企业。

信息安全(071205)

本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新兴专业,办学起点高,师资力量强,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信息技术领域从事信息安全技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集成、应用、运营等工作。

教学科研项目

基于行为分析的网络流量检测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信网络内容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教委高层次人才项目;基于操作语义规则的网络行为评估与预测,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理论基础,受到良好的信息安全系统设计、技术开发、安全防护和安全管理的实践技能训练,熟练掌握信息安全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设有网络安全和通信信息安全两个方向,按理工科招生,标准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信息安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现有北京市精品课1门,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1部。

师资情况

本专业教师72%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和研究水平。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属院校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实验室情况

本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依托校内技术先进的信息安全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网络功防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技能的实践训练。

信息安全实验室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将使用的所有设备。为教学实验和学生课外开展开放实验、参与科研课题提供了保障。实验室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开展合作,成立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与北京赛博兴安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

开设课程与精品课

主要专业课程: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安全导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应用密码学、通信原理、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信息隐藏技术、嵌入式系统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等

1999年,信息安全教学团队结合教学和科研课题以及取得的成果,开设了《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有关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理论、技术和实践技能。由于本课程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教学效果好,本门课程于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目前,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字媒体艺术、中英联合培养EDA班等专业开设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相关课程,近年来,平均每届选课学生人数达420人,学生受益面广,以此精品课程为龙头,带动整个专业课程的建设。

学生竞赛

为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和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连续四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