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万众创新与政府革新
来源:易贤网 阅读:779 次 日期:2016-02-03 09:54:19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时政评论:万众创新与政府革新”,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时事评论背景:

日前,上海《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正式出台。22条意见引发多方关注。人们关切的是,作为全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究竟会拿出什么样的政府资源、资金,动用什么样的行政力量,去参与全球竞争,完成顶层设计的任务。

时事评论观点:

科技创新的最大障碍在哪里?在于体制机制的藩篱。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来到小组讨论现场,痛陈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遭遇的层层审批、效率低下问题,导致一些科研项目“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

在前期的深度调研中,上海也发现,现有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政府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化投入机制不完善,产业链、创新链还不健全……这些不足和缺陷,正影响着创新的步伐。

“好的环境不是靠管出来的、不是靠政府的计划排出来的、不是靠财政资金扶持出来的,是靠科学的制度释放出来的。”政府革新先行,就是要打破上述种种体制机制障碍,给科技创新自由生长的空间。

制度的背后是文化。政府革新先行的意义,就是要以自身的引领、表率作用,为科技创新带来巨大磁场效应,推动社会创新文化的形成。

先进生产力的出现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为政府行政力量所左右,它总在寻找适合它的土壤和环境。今天的全球化竞争,与其说是科技创新的竞争,不如说是科技创新文化的竞争。越是创新文化活跃的地方,越容易引发新的产业革命。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羡慕别人深厚的创新文化。当我们从上海世博会上近距离感受无所不在的创新脉动,当我们慨叹于美国硅谷创新企业和科技人才的集聚,当我们羡慕工业4.0时代领跑者的创新思维,有没有思考过:那些深入骨髓的创新文化背后,除了历史的积淀,还有政府对创新文化持续培育、引导、呵护的努力?这种培育、引导、呵护,就是政府对自我角色的精准定位,对自我权力的约束,以及对市场的充分尊重。

培育和呵护创新文化,这是政府改革创新的更大价值。

不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不仅会束缚住科技生产力,更会形成文化与思想的桎梏。在需要逐级请示、层层审批的制度下,我们已然习惯了对权威的服从,对经验的盲目轻信,对实证研究的轻视,如何能够培育出自由创新的文化?

政府改革创新,破体制障碍、拆制度藩篱,除陈规旧矩、扫暮气旧习,由此带来更高的行政效率、更好的公共服务,促成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良好互动关系。这些变革必然对科技创新文化土壤构建形成广泛深刻的影响。

37年前,我们的科学工作者用满腔热忱拥抱“科学的春天”。今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眼界和胸襟,用改革来拥抱“科技创新的春天”,也惟有改革才不辜负这新意盎然的春色。

更多信息请查看时事政治真题‖模拟题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时政评论:万众创新与政府革新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