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大学语文预测试卷十四
来源:易贤网 阅读:694 次 日期:2017-03-02 16:29:31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成考大学语文预测试卷十四”,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谨库序之教。

谨:

27.公伐诸鄢。

诸:

28.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绝:

29.以此诟远。

诟:

30.闻鸡鸣,即起盥栉。

盥栉:

31.问桃叶渡,游雨花台。

问:

32.黄沙百战穿金甲。

穿:

33.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

34.东风无力百花残。

残:

35.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关山月》)

将军不战空临边:

3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8.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

妆楼颙望:

3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千里共婵娟:

4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42.试说明《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

43.莺莺的叛逆精神是怎么表现的?

44.什么叫文赋?

45.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6.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

47.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重复、变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

(二)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人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惟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

48.这里揭示了赵七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9.行文之间是否运用了讽刺手法?请具体说明。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50.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清指出作者、题目。

51.孔子和孟子的话观点是否一致?和结句“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有何联系?

52.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四)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说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悲切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口气,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我虽然挨了打,却也不很觉疼痛。这个样儿是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给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别信真了。”

53.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

54.对宝玉的挨打,林黛玉是怎样反应与表现的?

55.这表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怎样的关系?

七、作文(50分)

56.题目:有志者,事竟成。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B 5.D 6.C 7.A

8.D 9.B 10.C 11.D 12.C 13.C 14.D

15. C

二、填空题

16.往事知多少 17.短篇小说之王 18.北平

19.龙·虎·狗 20.弃妇诗 21.乐府旧题诗

22.王昌龄 23.田园诗 24.将登太行雪满山 25.现实主义

三、词语解释题

26.认真地从事 27.之于 28.横渡

29.辱骂,污蔑 30.洗脸梳头 31.探访

32.磨穿 33.毫不犹豫 34.凋败

35.歌曲名《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作,代亡国之音

四、翻译题

36.将军不打仗白白来到边境。 37.在明亮的月光下不忍心回头看故国。

38.在妆楼抬头凝望。 39.相隔千里共赏天上明月。

40.细雨点落在梧桐树上。

五、简答题

41.通过描述秋日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抒发自己渴望北伐而不得的虚度光阴的苦闷,也是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鞭苔。

42.该曲开头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都是三种景物,词性及句式结构相同,对仗工整,因称“鼎足对”(鼎这种古容器就是三条腿的)。

43.主要表现在她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看重自由恋爱,两人如同并头莲,朝夕相处,永不分离。也表现在对母亲背信弃义、通张生进京赶考的怨恨。

44.又赋就是散文化的赋,一般采取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形式;散文句与对偶句交互使用;也讲押韵。

45.贾政素日就不满宝玉常与优价交往,不在仕途经济上用心,以致王府派人来查询、怪罪。贾环借机拨弄是非,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宝玉和贾环之间,存在嫡庶之间的矛盾。

六、分析题

46.《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这两节诗,句式、节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入,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抒发主人公重游旧地,物是人非、感慨万干、轻来悄往的复杂心态。

47.两节诗句数相同,句式相近,均用叠词,都有“我”、“我走了”、“云彩”等重复使用的词语,自然也有变化。这表明诗人在追求新诗的建筑美、音乐美;两节诗关系密切,前呼后应。

48.揭示了赵七爷作为农村的复辟势力,是个不学无术、十分凶恶狡猾的人。

49.显然用了讽刺手法。说赵七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还能说出“五虎将姓名”,便以三十里方圆内的出色人物、学问家自居。盘辫子,胡说八道,也是对他的嘲笑。

50.本段文字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

51.孔孟的话观点是一致的。和结句“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也是一脉相通的。孔孟都反对功亏一篑,主张做事要坚持到底。

52.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53.采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人物描写手法。

54.林黛玉十分同情,极为悲痛,“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55.这表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封建家族的青年叛逆者,他们心心相印,相知相爱,相互同情,相互关心。

七、作文(略)

更多信息请查看成考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成考大学语文预测试卷十四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